书荡无尽天>都市>大明: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 > 第25章 幼主登基波澜起,太师摄政稳朝纲
    崇祯皇帝驾崩的哀恸尚未散去,一场围绕皇位继承的腥风血雨便被王小伟以铁腕手段迅速平息。

    王德化、王之心等矫诏核心太监被当即下狱,严加审讯;首辅周延儒、次辅陈演等内阁大臣被软禁府邸,其党羽遭到清洗。

    整个北京城在“锐士营”的严密控制下,呈现出一种异样的平静,但这平静之下,是无数暗流的涌动与各方势力的观望。

    国不可一日无君。在王小伟与周皇后的主持下,丧仪与新皇登基大典以最快的速度筹备。

    三日后,崇祯皇帝梓宫移奉景山寿皇殿。又七日后,年仅九岁的太子朱慈烺,在奉天殿(皇极殿)举行登基大典,改元“兴统”,寓意兴盛传统,重开太平。

    周皇后被尊为皇太后,移居慈宁宫。

    这场在非常时期举行的登基典礼,规模远不如以往,却格外引人注目。

    所有人都知道,真正的权力核心,并非那个坐在龙椅上、身形尚显稚嫩的新皇帝,而是站在丹陛之下,百官最前方,那个一身缟素、神色肃穆的王承渊。

    大典之上,由礼部官员宣读新皇登基诏书,同时,也颁布了以皇太后名义发出的第一道懿旨:

    “……皇帝冲龄,未能亲政。着特进光禄大夫、太师、太子太师、中军都督府左都督、总督天下兵马钱粮、军国咨政处首席王承渊,为摄政王,总揽朝政,辅弼皇帝,直至皇帝亲政。

    内外臣工,务须同心协力,共匡社稷。钦此。”

    摄政王!

    虽然王小伟之前拒绝了“燕王”的封号,但此刻,在皇权交替的特殊时刻,他接受了这个更具实际统治意义的头衔——“摄政王”。

    这标志着,从法律和名义上,他获得了大明帝国至高无上的统治权。

    “臣,王承渊,领旨谢恩!必当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!”王小伟出列,对着御座上的小皇帝和垂帘听政的皇太后,深深叩拜。他的声音沉稳有力,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中。

    阶下百官,心情复杂,但无人敢有异议。在绝对的实力面前,任何反对的声音都是徒劳。他们纷纷跪倒,山呼万岁,也等于默认了这位新任摄政王的权威。

    登基大典结束后,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。王小伟以摄政王的身份,搬入了紧邻皇宫的原军国咨政处衙门(现已扩建为摄政王府),开始了他总揽全局的执政生涯。

    他面临的,是一个烂到骨子里的庞大帝国:

    北方,李自成残部虽溃,但仍盘踞河南、湖广部分地区,张献忠则在四川肆虐;

    关外,皇太极虎视眈眈,随时可能再次入寇;

    朝廷内部,周延儒一党虽被清洗,但庞大的文官集团盘根错节,对新政阳奉阴违者大有人在;

    财政上,国库空虚,各地赋税难以征收,而军队的粮饷、灾民的赈济、新政的推行,处处都需要钱;

    民生方面,战乱导致大量土地荒芜,流民遍地,瘟疫时有发生……

    千头万绪,困难重重。

    但王小伟没有退缩。他深知,此刻必须以快刀斩乱麻之势,迅速稳定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