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督行辕深处,一间戒备森严的签押房内,油灯长明。这里是“军情司”的心脏。
负责人代号“影”,其真实身份即便在行辕内部也极少人知。他原本是江湖上一个擅长追踪、易容、刺探消息的奇人,被王小伟的理念和手段折服,投效麾下,执掌这只无形的触手。
墙上悬挂着巨幅的坤舆全图(经过王小伟修正和补充),上面密密麻麻贴满了各种颜色的纸条和标记。
“影”正对着几名精干的下属低声吩咐:
“辽东组:重点探查沈阳、辽阳一带建奴兵力调动,特别是孔有德、耿仲明等汉军旗动向,以及黄台吉(皇太极)的身体状况传闻。注意安全,宁失消息,不露行迹。”
“中原组:李自成、张献忠残部现在何处活动?其内部派系关系有无变化?粮草来源?派得力人手,尝试混入其流民队伍。”
“南直组:南京兵部、镇守太监、以及钱谦益等东林大佬近日动向、书信往来。江南士林对山东之事议论几何?”
“京师组:严密监视薛国观府邸、通政司、以及几位言官御史。朝中若有针对督师的新的动议,必须第一时间报来!”
一条条指令清晰明确。军情司的触角,早已悄无声息地伸出山东,渗透到各个关键地域和领域。
他们利用商队、流民、僧道、甚至妓院等各式各样的身份作为掩护,编织着一张庞大的情报网络。
很快,信息开始反馈回来。
“报:辽东讯。建奴似有关内之意,正在大量制造楯车、云梯,征集粮草。孔有德部操练频繁。”
“报:中原讯。李自成出商洛山,活动于豫西一带,人马复聚,恐有数万之众。罗汝才部亦在附近。”
“报:南直讯。南京官员对山东‘厘金’、‘新军’多有非议,然惧惮督师兵威,多呈口舌之快。钱谦益称病,暂未表态。”
“报:京师讯。薛国观近日多次密会兵部尚书杨嗣昌,内容不详。有御史正在串联,似欲弹劾督师‘结交宗室’(或指与德王关系紧张之事)。”
“影”将所有这些信息汇总、筛选、分析,最终形成一份简练而精准的报告,呈送到王小伟的案头。
王小伟看着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,天下大势如同棋局般在他脑海中缓缓展开。
清军可能再次入寇的威胁、流寇死灰复燃的隐患、朝中政敌不间断的攻讦、南方潜在的牵制……危机四伏。
但同时,他也看到了机会。清军若再次入关,主力必然被吸引在北方,或许能给登莱水师北上辽东创造机会?流寇复起,朝廷无兵可调,是否更能凸显他手中力量的重要性?
情报,让他不再局限于山东一隅,而是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,审时度势,布局落子。
“告诉‘影’,”王小伟沉吟片刻,吩咐道,“辽东和中原的消息,等级提升。尤其关注李自成部和建奴主力确切动向。必要时,可动用特殊渠道,散播一些对我们有利的‘消息’。
“是!”徐锐领命,他深知情报的价值有时胜过千军万马。
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这只隐藏在阴影中的眼睛,正让王小伟在明末纷乱的棋局中,看得比别人更远,更清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