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“机场老杨”的论坛神交,成了刘亚豪灰暗生活中唯一稳定而明亮的光源。
这位素未谋面的老师傅,言语精炼,直指要害,每每都能解开刘亚豪技术上的困惑,让他有种茅塞顿开之感。
在修复了几台颇有难度的进口设备,并成功在二手平台和论坛上积累了少量口碑后,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刘亚豪心中滋生——他想见见这位“老杨”。
他小心翼翼地发去私信:“杨老师,承蒙您多次指点,受益匪浅。不知是否有幸能当面请教,请您喝杯茶?”
信息发出去后,他有些忐忑,生怕唐突了这位高人。
没想到,第二天就收到了回复,言简意赅:“周六下午三点,机场路‘老地方’茶馆,二楼靠窗。”
刘亚豪喜出望外,连忙回复确认。
周六,他特意换上了最干净整洁的一件衬衫,提前半小时就到了那家看起来有些年头的“老地方”茶馆。茶馆装修古朴,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茶香和檀香,客人不多,很是清静。
他在二楼靠窗的位置坐下,心情有些紧张,不停地望向楼梯口。
三点整,一个身影准时出现在楼梯口。
来人约莫六十多岁年纪,头发花白,梳得一丝不苟,穿着一身洗得有些发白但熨烫平整的深蓝色中山装,身板挺直,步伐稳健,眼神锐利而沉静,透着一股老派技术专家特有的严谨和从容。
他目光扫过二楼,径直朝着刘亚豪走来。
“小刘?”老人开口,声音不高,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沉稳。
“杨老师!是我,刘亚豪!”刘亚豪赶紧站起身,恭敬地问好。
老人点了点头,在他对面坐下,随意点了壶龙井。
他打量了一下刘亚豪,目光在他因为紧张而微微握紧的手上停留了一瞬,淡淡道:“手上活儿没丢,眼神也还清亮,就是心思有点重。”
一句话,就让刘亚豪有种被看穿的感觉,顿时更加局促。
茶上来后,老人慢条斯理地洗茶、冲泡,动作娴熟而富有韵律。他没有急着谈技术,反而像是拉家常一样问道:“在机场,哪个车间?跟哪个老师傅?”
刘亚豪一一作答。
听到他提到几个老同事的名字,老人脸上露出些微追忆的神色:“哦,老王头还在干啊?他那手绝活,没撂下吧?”
“没有,王师傅厉害着呢。”
“嗯,那就好。手艺这东西,一天不练自己知道,两天不练同行知道,三天不练,所有人都知道了。”
简单的对话,却让刘亚豪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下来。他感觉面对的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网络大神,而是一位真正关心技术传承的、可亲可敬的前辈。
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刘亚豪最近维修的那些设备上。他拿出手机,翻出自己拍的故障照片和维修笔记,虚心请教几个还存在疑惑的细节。
老杨看着他的笔记,眼中闪过一丝赞许:“记录得挺详细,思路也清晰。就是这里,”他指着一个电路分析点,“考虑问题可以再大胆一点,不要被手册框死。